你我都有過生病的經歷吧?平日忙於工作、交際、遊玩的我們,忽然要整天睡在床上,身體還是心靈真的十分煎熬。雖然不想麻煩別人,但當病倒時,有人在身邊照顧,真的萬般感謝!但如果這種照顧無了期地持續下去,什麼都必須靠別人才能完成,你又會有什麼感受呢?
其實,這正是每位老友記要面對的心理關口和無奈的嘆息。就算感受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、變得「論盡」、沒記性,心裡都不會希望所有事都要別人幫助。特別是新世代的銀髮族,儘管自知需要一些協助,也會渴望能夠繼續「自立」、「做原來的自己」。
「老友記只會愈來愈衰弱。就是不能再自理才要人照顧吧。要他自立豈不是強人所難?還有,華人文化都希望老來有人服待吧...?」
老友記需要幫忙的時候,當然需要照護者從旁協助、扶持。可是更重要的是「協助他能夠做自己做到的事」,或者讓他「自己做到的事自己做」,繼續以「自己的個性」生活下去。
比如在環境配置上,在門口放置一張椅子和矮腳踏,單腳站立不穩和難以彎腰的老友記就可以安坐慢慢穿鞋;在座廁周圍加設扶手、合適的提示,讓本來坐不穩、難以站起的老友記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,既保持了私隱,亦可安心、暢快地如廁。
除了「硬件」外,其實「人」也是環境的一部分。比如當本來自己能夠進食的老友記,拒絕照護或進食時,是否就代表他不再懂得進食呢?相比起協助餵食外,照護者或專業的照護團隊其實也要思考其背後原因。是否當下身體不適?排便狀況如何?進水量如何?坐姿是否舒適?碗筷的擺放令他易於進食?食物味道份量如何?情緒有否受困等等。
照護者就像老友記的拐杖,不過是一支「會思考的拐杖」。特別是專業的照護工作者,要在充滿限制的環境中,不忘老友記的角度,不斷思考新的切入點,並且勇於嘗試。讓眼前的老友記能透過我們的扶持,去到想去的地方,過想要的生活。
要讓老友記能以「自己的個性」生活,除了身體層面的「自立」與「支援」,其實更需要精神層面的「自立支援」。
待續...
作者:熊貓山
圖片來源: tounan-no-sono.or.jp jp.toto.com
更多有關鐵樹銀花: https://linktr.ee/theilluminant_hk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