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這麼遠,那麼近】
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,要出入離島、大西北才會有點「遠距離」感覺吧?但近日的移民潮和疫情,遠距離戀愛、學習、甚至照顧家人,可能是我們將要面對的挑戰。
然而日本人因工作或結婚而搬離故鄉很遠的地方卻普遍得很。當老家的家人需要照護(介護)時,就要思考如何不能經常探望照顧之餘,又能支援家人日常生活的「遠距離介護」。
首當其衝自然是擔心長者居家生活的安全吧。考慮是否需要改裝座廁、無障礙設計、租借介護用品等是遠距離介護的第一步。
其次,不能時常在長者身邊,當然要找照護的伙伴。上門照護、送飯、長者日間中心、義工活動等社會資源五花八門。把握、整理這些資訊,與長者和介護支援専門員相討,一起找出舒適又安心的生活方式。
介護豆知識:介護支援専門員(Care Manager):在介護保險制度中,全面跟進需要支援或介護的長者及編寫介護計劃。
整妥「貼身」的服務後,遠在他鄉的我們有什麼「貼心」的事能夠做?
視像通話當然是很好的工具。但畢竟不是每個長者能運用自如,日本也有不少鄉村地方接收不良。為了不讓子女擔心。在鏡頭前裝得龍精虎猛的長者也不少。所以也要靠平時多與長者身邊的鄰里、親朋和介護支援専門員保持聯絡,打好關係。當察覺到異常情況都能立即反應。
此外,一份真切收到手中的信件或禮物,對長者而言也有更深層的意義。閒時重複讀著溫暖的文字,是他們平淡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。過節時收到應節的食品或禮物,例如裝飾的花枝、實用的瓷器、怎至子女居住地的名產品,也能成為長者心靈上的陪伴和支持。
最後也是最重要:好好聆聽長者的心聲。有喜歡一個人住,也有願意入住照護機構;有喜歡繼續在土生土長的地方生活,也有願意跟隨子女遷居。尊重、傾聽,正是照護的原點。
常言道:這麼遠,那麼近。物理的距離不容易改變。但透過照護服務團隊和個人的心思,子女不用被內疚感和照護負擔壓垮。長者也能保持有質素的生活。心的距離仍可以很親近。
作者:熊貓山
圖片來源: kaigo.homes mainichi.jp lettuceclub.net yuryou.info
更多有關鐵樹銀花: https://linktr.ee/theilluminant_hk
留言